明朝内阁所在地——文渊阁
洪武十三年(1380 年),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中书省丞相。从此,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。虽然没有了中书省,但是,中枢政务的存在却是客观事实。没有丞相,意味着所有的中枢政务都要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,这个人就是皇帝。一切决策,都将要由朱元璋一个人来面对,而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及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行政机构的行为,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。 废除宰相制度,固然保证了皇帝的高度集权,但也加重了皇帝处理政事的难度。有人统计,从洪武十七年(1384 年)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,八天中,内外诸司的奏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道,涉及的事情达三千三百九十一件。平均计算,朱元璋每天要阅读二百零七份奏章,处理四百二十三桩政事。 因此,废除宰相制度带来了两个问题。首先,谁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?其次,六部、都察院等机构并列所带来的支离破碎的中央权力,由谁来进行协调?其历史演化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有别于宰相形式的内阁制度——
请点击浏览《中国通史》之:
×
确定
|
编号 | 单元名称 | 主视频时长 | 完成度 | 成绩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明朝内阁制度 | 90% |